龍眼樹下的水利人 |
|
|
|
在環北廣西D1標段靈東泵站項目部旁,佇立著一棵飽經風霜的龍眼樹。這棵樹以獨特的方式生長著:向陽的一面枝繁葉茂,金黃的果實沉甸甸地掛滿枝頭,在陽光下閃爍著誘人的光澤;而背陰的一面卻枝葉稀疏,偶有的幾顆果實也顯得干癟瘦小。這鮮明的對比,恰似水利工程建設者的真實寫照——人們往往只看到工程竣工時的輝煌成就,卻鮮少了解背后那些不為人知的艱辛付出。 盛夏時節,龍眼樹向陽面的累累碩果總能吸引路人駐足贊嘆。這景象讓人聯想到靈東泵站建設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圍堰順利合龍,水質各項指標完全達標,工程進度按計劃穩步推進。然而,這些令人欣喜的成績背后,是建設者們克服的重重困難。在國家一級水源保護區的嚴格環保要求下,每一方填筑料都要經過嚴格檢測;在復雜的地質條件下,施工人員需要先清除三米厚的淤泥;在頻繁的降雨天氣中,工人們依然堅守崗位。 當我們將目光轉向龍眼樹背陰的一面,看到的是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稀疏的枝葉間,幾顆瘦小的果實艱難地生長著。這不正是工程建設中那些鮮為人知的艱辛嗎?在水下清淤作業時,建設者們將“清淤深度達標”和“填筑壓實度”作為核心管控指標,專人實時監控水深,設置防泥幕防止泥沙擴散。每一車填筑料進場前都要經過嚴格的水質檢測,確保不會對周邊環境造成任何影響。這些看不見的細致工作,就像龍眼樹背陰面的枝葉,雖然不起眼,卻是支撐整棵大樹茁壯成長的關鍵。 這棵龍眼樹以其獨特的兩面性,生動詮釋了水利工程人的職業特質。在施工現場,技術人員手持精密儀器,一絲不茍地記錄著各項數據;管理人員統籌協調,確保每個環節無縫銜接;施工人員頂著烈日暴雨,保質保量完成每道工序。他們既有現代工程技術人員嚴謹的專業素養,又保持著老一輩水利人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正是這種雙重特質的完美融合,才鑄就了一個個優質的水利工程。 日復一日,這棵龍眼樹靜靜見證著靈東泵站建設的全過程。晨光熹微時,它的葉片上還掛著晶瑩的露珠,工地上已響起機器的轟鳴;正午烈日下,它伸展枝葉為工人們提供一片陰涼;夜幕降臨時,它的輪廓漸漸隱入夜色,而工地上的燈光依然明亮。這棵自然生長的樹木與人工建造的泵站,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詮釋著生命的價值。 駐足龍眼樹下,望著日漸成型的靈東泵站,不禁讓人思緒萬千。這項水利工程就像身旁的龍眼樹一樣,既承載著解決當下水資源短缺的現實使命,又肩負著造福子孫后代的長遠責任。面對嚴格的環保標準和復雜的施工條件,建設者們用專業與堅守書寫著新時代水利人的擔當。當清澈的江水通過泵站輸送到千家萬戶,當龍眼樹的果實年復一年地滋養著過往行人,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項工程的竣工,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就像陽光總會平等地照耀每一寸土地,水利人的奉獻也必將持續潤澤這片美麗的家園。 |
|
|
【打印】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