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季】又是一年畢業季,又是“小楊”入職時 |
|
|
|
那年今日,辦公樓前的陽光淌過玻璃幕墻,照耀在光潔的大理石地面上,形成一片晃眼的光斑。小楊攥著入職材料顯得有點局促不安,綜合部的劉姐從文件堆里抬頭時,他緊張的自我介紹才吐出一半。 “材料給我吧,”她笑著截住話頭,隨手拉過鄰座的椅子拍了拍,“站著多累,坐著說,別緊張我們這兒的‘老人’都是從‘新人’過來的,這些入職材料我先帶著你填一下。” 看似簡單的一個動作一句話,卻化解了小楊那初入職場時的緊張情緒。入職材料辦完后接下來的日子像被按下了快進鍵,分公司隨之安排了入職培訓、迎新活動、輪崗實習,每一項培訓都有前輩的諄諄教導、每一個活動有分公司的暖心陪伴,輪崗實習里更是有不同的“師傅”不厭其煩的在他身邊說著“首先要保證自身安全,其次才是學習”。 在那些應接不暇的安排里,都藏著不動聲色的妥帖。小楊在忙碌而充實的公司文化與氛圍融入中開啟了屬于他的職場之路。 以標準為尺,叩響征程之門 “師傅,這個游標卡尺怎么跟我在學校看到的不一樣,這個數字讀取起來有點眼花繚亂。” “師傅,你看這個主軌裝配的尺寸偏差1毫米,還要不要再調整了?” “師傅,這批主材入場的時候不是已經檢驗過一遍了嗎?怎么在下料前還要再核對一遍厚度?” 小楊拿著一堆檢驗數據跑來找他的師傅,帶著不解的問。 每天嘰嘰喳喳,密密麻麻的問題層出不窮,他師傅總是無奈地調侃道:“自從收了你這個小徒弟,每天話都多說了一籮筐。” 小楊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往師傅跟前湊了湊,眼里閃著期待的光,等著師傅的下一步講解。 “規范是底線,而非天花板。作為基層質檢員,‘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的道理必須時刻謹記。對我們而言,規范標準固然重要,實踐經驗同樣不可或缺。” 鋼板入場時雖已完成檢驗并做好標識,但從入場到首道工序下料,這期間要經手多人。這一過程中,但凡有一個環節出現疏漏而未被我們及時發現,導致問題鋼板流入裝配工序,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千萬別想當然地認為,誰會把厚度弄錯,很多時候越是覺得不可能出錯的地方,反而越容易成為漏洞的突破口。我們必須以更嚴謹的態度對待每一個環節,用規范筑牢防線,用經驗預判風險,確保每一塊構件都經得起檢驗。 小楊看著眼前接二連三在倒運、翻轉的構件,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師傅看著他有些茫然的眼神,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別著急,慢慢來。質檢工作就是要靜下心,沉下去,從細節抓起,要不厭其煩,把基礎工作做扎實,后面檢驗起來才能更有信心。” 小楊初擔任質檢員的那段時間,正值分公司交貨高峰期,三個水電項目在廠里同時制作,卻執行兩種規范標準。縱有師傅領路,可他心里依舊有過迷茫,有過徘徊,在不確定自己能不能做好的同時,他只能付出自己全部的努力。清晨的薄霧里隨著師傅巡檢、記錄、學習,暮色漫進車間時,跟著師傅填寫質檢日志,研習規范要求,探討尺寸偏差。日復一日,時光流轉,那些每日過萬的微信步數,一次次通過的聯合驗收,正在把“不確定”一點點熬成“有把握”的底氣。 不懼挑戰,“職”等你來 機遇與挑戰并存,挑戰與突破同在。機會總是格外眷顧勤奮好學的人,今年5月因機緣巧合小楊從質檢部門調入了安全部門,從“質檢員”到“安全員”身份的轉變,讓他有種一切重頭再來的惶惑與興奮。 惶惑的是,質檢盯著產品的尺寸、精度、外觀,手里的工具是游標卡尺、硬度計,漆膜測厚儀,標準清晰得像刻度線;可安全管理面對的是車間里流動的人、轉動的機器、時刻吊著產品在運行的天車,風險藏在“一時疏忽”里,隱患躲在“習以為常”中,手里的檢查表再詳盡,也檢不出某個員工走神的瞬間,更防不住習慣性違章里的僥幸。 剛到安全部的第一周,他跟著部門開展每周例行的安全大檢查,看著其他檢查人員熟稔地指出“動火作業距離不足”“安全防護佩戴不規范”并上前指導正確佩戴方式。自己卻對著密密麻麻的安全規程犯愣,那些“天車載荷限值”“臨時用電安全標準”,字都認識,湊在一起卻像另一種語言,之前跑來跑去的車間也覺得陌生了起來。 但興奮也藏在這份陌生里。第一次參與安全演練時,當他按流程拉響警報,看著各班組按計劃路線有序撤離,最后在集合點核對人數時,他突然明白:質檢守護的是產品的“合格”,而安全守護的是人的“平安”。這種沉甸甸的分量,讓他想起剛做質檢員時師傅說的“基礎要扎實”,于是便放下心中那種難以言說的情緒,又拿出那股鉆勁兒,把安全規程拆分幾個板塊,一個板塊一個板塊地去研讀,跟著辦公室的“超哥”一趟一趟地進出車間巡檢,回來一遍一遍地完善檢查記錄。安全檢查表上標記出每一個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設備檢查表上寫下來每個工位可能存在的風險點,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跡,像是在車間里織就的一張安全防護網,每一個字都承載著他對“平安”二字的執著。 現在,曾經的惶惑已化作沉淀下來的責任感,車間里的師傅們都習慣了這個總帶著筆記本“轉悠”的年輕人。他不再對著安全規程犯愣,反而能在每個“安全標準”中,讀到背后鮮活的生命。安全守護不再是冰冷的條款,而是千萬次尋常日子里的安穩。 屬于小楊的路還有很長,而這只是開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從來都不是轟轟烈烈的宣言,而是清晨葉片上滾落的露珠,是黃昏里悄悄舒展的新梢,是在風雨中微微彎曲卻始終不肯折斷的倔強。 潮涌初平萬重浪,蓄勢領“君”待出發 轉首回望,一年的時光已悄然劃過。當17度涼爽的夏風再次拂過四局的辦公大樓,很多個“小楊”正帶著蓬勃的朝氣奔赴而來。你們都是剛走出校園的畢業生,行囊里或許還有著專業課本的余溫,無論以前的標簽是什么,成績如何都將成過去式,此刻站在四局的門口,你們都站在了同一條充滿可能的起跑線上。 親愛的新伙伴們,你們腳下的這片土地,藏著無數等待被書寫的故事。或許未來會有加班到深夜的疲憊,會有面對難題時的迷茫,會有從“學生思維”到“職場思維”的陣痛,但請相信,這些都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各個分公司每一盞深夜亮著的燈,都是前輩們為你們照亮的路標;車間現場每一道堅實的焊縫,都藏著可以借鑒的經驗;會議室里每一次激烈的討論,都是思維碰撞出的火花。 愿你們帶著初來時的赤誠,在與各種“鐵疙瘩”為伍的世界里保持對細節的敏感,畢竟每一套塔筒的制作,每一個閘門的完工都始于每一小塊鋼板的精準。愿你們在重復的工作中保持創新的勇氣,就像前輩們從傳統施工工藝里摸索出的新技術,讓平凡的崗位也能綻放光彩;更愿你們在追逐業績的同時,記得抬頭看那些并排而立、高聳入云的塔筒背后是萬家燈火的輝煌。 不必急于給自己定下“高大上”的目標,四局愿意陪你們慢慢成長。就像春種秋收的自然規律,每一份投入都會在時光里扎根結果。人的成長并不是在某一個瞬間,而是當你站在某一個日暮星辰的路口回頭看時,才覺得來時的路雖然波折坎坷,但也五彩繽紛。期待明年此時,當又一批“小楊”奔赴而來時,你們能笑著拍拍他們的肩膀說:“別怕,在這里你們所走的每一步都算數。” |
|
|
【打印】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