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舉,拉滿一線“安全感” |
|
|
|
仲夏時節的隴山,渭河奔涌,峰巒疊翠間烈日灼灼。黃龍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工地上,一場以“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查找身邊安全隱患”為主題的安全攻堅行動,以雷霆之勢席卷了每個作業角落。 從項目部的決策部署到隧洞深處的掌子面,從管理人員的統籌協調到一線工人的隱患排查,這場全員動員、全流程覆蓋的安全戰役,正為這座國家重點能源工程澆筑著堅不可摧的安全根基。 實戰演練,提升應急水平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項目部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工作,不斷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全力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結合項目實際情況,修訂完善各級安全生產應急預案,項目部構建起“多方協同”的立體化安全防護體系。今年以來,與業主、監理及兄弟單位建立常態化應急協作機制,開展了“隧道坍塌場景應急演練”“夏季防汛演練”“消防逃生演練”,總計216人次參與其中,確保應急預案科學實用、切實可行。 混凝土工張師傅在隧道坍塌應急演練后抹著額頭的汗笑言:“以前聽見警報就慌,現在跟著預案走,知道該關電閘、該往哪跑,心里踏實多了?!?/p> 為讓應急力量“拉得出、用得上”,項目部組建了以作業人員、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為主體的應急救援隊伍,通過開展“體能拉練+技能比武”。青年隊員不僅要在10分鐘內完成空氣呼吸器穿戴,還要熟練掌握擔架橫渡、繩結救援等專業技能。此外,項目部加強與地方政府、消防、公安、醫院等單位的溝通協調,構建應急聯動機制,確保面對各類突發事件時,能夠快速響應、協同作戰,將事故損失降到最低。 以賽促安,提升專業技能 將安全知識轉化為實操能力,以競技比拼強化安全素養。項目部秉持“以賽促學、以學促行、以行促安”理念,通過黃龍抽蓄各參建單位聯合的“安全知識競賽”比拼推動安全知識向實操能力轉化,讓全員在比拼中強化安全素養。 比賽緊扣抽蓄工程安全規范、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安全專項活動等內容,設置必答、搶答、風險挑戰等多種題型,全面檢驗參賽選手的安全知識儲備與應急反應能力。最終在8家參建單位的24位選手展開激烈角逐,水電四局榮獲季軍,展現出扎實的安全素養。 賽場之外,競賽效應正持續發酵。項目部以“學規范、練技能、查隱患”為主線,組織參賽選手化身“安全導師”,帶領各班組對照競賽內容排查現場,將競賽內容轉化為排查標準——對照重大危險源清單,逐一檢查高邊坡監測點數據、深基坑支護強度、擋水圍堰防滲效果等關鍵環節,引導全員在了解、熟悉安全規范的基礎上查找身邊隱患,緊盯重大危險源開展系統排查,在工地營造出了“學安全、懂安全、用安全”的濃厚氛圍。 “以前總覺得安全規程上的條條框框都是紙上印的字,那些‘立桿間距不超過1.2米’的數字看著枯燥,現在才明白,每個數字背后都藏著血淋淋的教訓?!变摻罟だ罱▏﹃踩鄙系膭澓鄹形虻?,“就像上次競賽學到的,腳手架橫桿間距超3厘米就得整改,這不是較真,是保命?!?/p> 宣教賦能,營造安全氛圍 “大家看這個案例,貨車在彎道超車時墜崖,就是因為沒提前觀察對向車道……”麥積區交警大隊的李警官指著事故視頻,向30余名貨車司機講解山區駕駛禁忌。這場“安全課堂”是項目部“全方位宣傳矩陣”的重要一環。 結合工作實際,在項目線下陣地,項目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通過邀請政府公安部門進行安全宣講、發起安全倡議,工地布置展板或模型展示不同類型安全標識、發放200余冊宣傳冊等方式,向全體參建人員普及安全政策法規、應急科普知識,以及安全操作、風險防范、自救互救、應急逃生等實用技能,有效提升了全體參建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能力。 此外,項目部與天水供電公司創新開展“共筑電網防線、護航企業發展”主題安全共建活動,組織電力專家圍繞臨時用電規范、設備接地保護、防雷防潮措施等開展專項培訓,通過跨行業、跨領域的安全協作,為深山里的工程建設織密了一張多方聯動的立體安全防護網。 線上陣地則構建起“即時響應、閉環處置”的互動體系。利用微信群轉發安全知識內容,微信掃碼答題活動,微信群里的“隱患隨手拍”功能,讓大家發現問題后能即時上傳,后臺4小時內必回復處置結果,處置結果同步在業主 IOA 平臺公示,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員”的共治格局。 清涼護航,保障安全體質 高溫是夏季施工的“隱形殺手”,項目部將防暑降溫作為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構建“物資保障+環境改善+時段調控”三維防護體系。工會配送的防暑物資中,除藿香正氣液、涼茶等常規用品外,特別增加每日綠豆湯,累計發放西瓜1.2噸、綠豆0.8噸,覆蓋全部一線作業人員。 環境改善實施立體降溫,每日出動灑水車對施工主干道、作業區進行4次高頻次沖洗,配合灑水車定點降塵,不僅抑制揚塵污染,更使地表溫度平均降低6-8℃,為高溫作業創造安全體感環境?;炷翝仓?、鋼筋綁扎等高強度作業限定在5:00-10:00、16:00-20:00進行。 這些措施實施后,夏季施工中暑事件實現“零發生”,因高溫導致的注意力不集中引發的違章操作同比下降75%,既保障了建設者身心健康,又通過綠色施工舉措實現防暑降溫和揚塵治理的雙贏,為優質工程建設注入持久安全動能。 “安全生產月”雖已落幕,但黃龍項目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將應急演練轉化為日常防控、將競賽成果固化為作業標準、將清涼關懷延伸為健康管理、將宣傳教育融入行為養成,用全方位、常態化的安全舉措,讓“安全感”成為每個建設者的日常體驗,為工程高質量推進筑牢銅墻鐵壁。 |
|
|
【打印】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