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向陽:峽谷隧洞闌珊處 青春匠心筑通途 |
|
|
|
在新疆巴州的峽谷深處,開都河宛如一條銀色的綢帶,蜿蜒流淌在群山之間,呈現出彎曲悠緩的曼妙姿態。在這片人跡罕至的險峻之地,滾哈布奇勒水電站正緊鑼密鼓地建設中,而通往核心區的生命線,是數條正艱難掘進于崇山峻嶺中的隧道。深夜,當機械的轟鳴暫歇,隧洞深處唯有巖壁滲水的滴答聲在幽暗中回響。亮白色的探照燈光下,一個年輕身影手持鋼卷尺,臉頰幾乎貼上新噴射的混凝土面,專注地核對著錨桿的每一寸露頭——他就是高向陽,水電四局滾哈布奇勒水電站籌建期場內道路項目部技術質量部的技術員。入職不滿一年,這位2024屆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畢業生,已將“精益求精”與“責任擔當”刻入隧洞的巖石深處,用行動詮釋著一名新時代水電建設者的初心與使命。 自米東啟航:從圖紙到實踐的淬煉 2024年8月,滾燙的暑氣籠罩著新疆烏魯木齊米東區。高向陽告別校園僅一月,便站在了中國水電四局米東產業園機電工程項目的現場。眼前是現代化的工業園區:標準化廠房林立,設備堆場管線密布如織,大型設備的精密安裝調試遠超課本的抽象圖例。 現實給了他扎實的第一課。面對繁雜的機電系統、“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安裝精度要求,以及緊迫的工期壓力,這位“新兵”有過瞬間的迷茫。但他明白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之間總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而真正考驗一個水電建設者的,是如何將書本上的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工作中,解決那些突如其來的問題。高向陽迅速沉下心來,成了現場最勤懇的“學徒”:設備定位時,他緊隨師傅,一手舉圖紙核對,一手握筆疾書,筆記本上爬滿了管線標高、法蘭間距等關鍵數據;深夜的辦公室內,燈光映著他伏案的身影,對照《機電安裝工程施工技術》和《質量驗收規范》,他一絲不茍地復核著白天記錄的數據,每一個數字、每一個符號都承載著他對工作的敬畏與執著。 這段緊張充實的“機電項目初體驗”,雖無峽谷的險峻,卻以另一種方式磨礪了他的責任心與韌性,為他烙下了“質量就是生命線”的職業印記。 在峽谷磨礪:隧洞中的堅守與汗水 2025年3月,一紙調令將高向陽從米東產業園區的“舒適區”,驟然拋入滾哈布奇勒的崇山峻嶺深處。這里,干旱少雨,晝夜溫差大,施工現場被巍峨的峽谷緊緊包裹。項目的核心是鑿穿堅硬的山體,為水電站主體工程打通至關重要的場內交通隧洞。 環境的巨變是直觀的沖擊。首次踏入正在開挖的隧洞,撲面而來的不是新鮮感,而是沉重的現實:無處不在的粉塵粘附著口鼻,巨大的機械轟鳴在狹長空間里反復撞擊耳膜,長期陰冷潮濕的空氣侵入骨髓。掌子面爆破后的硝煙味濃烈刺鼻,噴射混凝土的粉塵更是讓視線變得渾濁不清。與米東產業園干凈整潔的作業環境相比,這里如同另一個星球。技術質量員的職責,在此刻重若千鈞:每一份放樣數據、每一次隱蔽工程驗收都可能直接影響工程質量與施工安全。高向陽迅速讓自己鎮定下來。他深知,圖紙上的精準線條,必須在這冰冷、潮濕的隧洞深處得以忠實呈現。他收起片刻的忐忑,目光聚焦在腳下凹凸不平的巖石地面以及頭頂正在支護的鋼拱架上。每一寸掘進、每一次支護都凝結著巨大的風險與汗水,工作中的任何微小疏漏都可能在未來的歲月釀成災難性的后果。這份沉甸甸的責任感,成了他高懸于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高向陽沒有被困難嚇退,面對艱苦的環境,他迎難而上,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何為愛崗敬業,每天深入隧洞,穿梭在鋼筋水泥與巖石之間,越過腳底的碎石與積水,監督著每一個施工環節。 在一個初春的深夜里,寒風刺骨,一陣急促的手機震動驚醒了他——剛完成爆破支護的作業面急需驗收,否則后續噴射混凝土工序將嚴重受阻。凌晨兩點,高向陽毫不猶豫地穿戴整齊,抓起強光手電和安全帽,頂著寒風沖入隧洞。在巨大的挖掘機陰影下,他打著手電,如同一位專注的“地質醫生”:臉頰貼近冰冷的巖壁,一絲不茍地檢查每一根錨桿的鉆孔深度、外露長度與注漿飽滿度;用手指關節輕輕敲擊噴射混凝土面,聆聽聲音辨別內部是否密實無空洞;用鋼卷尺精確測量鋼筋網片的搭接長度是否合規。冰冷的巖壁滲水順著安全帽檐滴落,腳下泥漿沒過腳踝,高向陽的衣服被汗水濕透后又被隧洞內的冷風吹干,但他的眼神始終銳利如鷹,不容絲毫偏差。 正是他一次又一次深夜堅守,確保了隧洞支護結構的安全可靠,為后續工序的連續推進掃清了障礙,他個人也在這里完成了從一名“新兵”向一位“戰士”的蛻變。 在深夜堅守:案牘中的青春匠心 在緊張的滾哈布奇勒項目,屬于高向陽的戰場不僅在那幽深的隧洞中,也在技術質量部那燈火通明的辦公室的安度之上。 作為技術員,內業資料是工程質量的“白紙黑字”,更是追溯與管理的基石。繁重的內業工作——詳實的施工日志、精準的測量資料整理、規范的質量報驗表格、清晰的技術交底材料、嚴謹的整改通知單——每一項都要求時效性與準確性。為了確保資料與現場進度“零時差”、數據“零誤差”,高向陽常常在白天結束隧洞的奔波后,又在黑夜里投入另一場無聲的戰斗。 辦公室里,鍵盤敲擊聲與圖紙翻頁聲是他深夜的獨奏。困倦襲來,他用冷水洗把臉;肩頸僵直,就起身活動片刻。這份對案頭工作的極致認真,確保了項目質量管理的規范性和可追溯性,為工程的順利推進和未來運營維護奠定了堅實的檔案基礎,也是保障整體施工進度的重要一環。 從新疆米東繁忙的工業園到巴州艱險的滾哈布奇勒峽谷,環境的巨變、專業的跨越、壓力的陡增,從未冷卻高向陽心中的熱忱。他將艱苦的環境視為成長的養分,把工作中面臨的挑戰當作進步的階梯。 高向陽,這位年輕的水電建設者,正與四局眾多水電建設者一道,用智慧、汗水與擔當,在祖國山河間鐫刻下堅實的印記,用青春的奮斗之光,照亮著滾哈布奇勒水電站從藍圖走向現實的壯闊征程。他的故事,是萬千一線建設者默默奉獻的縮影,更是響徹在工程前沿最動人的“一線正能量”! |
|
|
【打印】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