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共產黨員】唐忠峽:機電工程的“主刀醫師” 三十載一線鑄擔當 |
|
|
|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在工程建設的宏大敘事里,總有一些人于平凡中追求卓越,于細微處彰顯匠心。唐忠峽,這位1999年入黨的中共黨員,現任中國水電四局第二分局機電項目部副經理兼機電灤平分部項目經理。三十二載扎根一線,從雪域高原的李家峽水電站到自然環境惡劣的海外安哥拉SK輸變電線路,從技術攻堅的日夜鏖戰到團隊育人的薪火相傳,他以腳步丈量責任,用汗水澆筑品質,以行動詮釋初心,以實干書寫擔當,成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中流砥柱。 愛崗敬業:把現場當“戰場”的攻堅先鋒 三十二年的職業生涯,唐忠峽足跡踏遍李家峽、萬家寨、長江三峽、云南小灣、山西西龍池、南水北調沙河水電站等諸多工程現場。惡劣的環境錘煉出他鋼鐵般的意志。 “作為一名黨員,就要在關鍵時刻站得出來、頂得上去。”這是唐忠峽常掛在嘴邊的話。隨著河北灤平抽水蓄能電站工程正式開工建設,作為抽蓄電站建設的關鍵環節,綜合加工廠的建設從一開始就充滿挑戰。工期緊、任務重,礦山地形復雜、交通不便,施工條件極為艱苦,這項重任落在了唐忠峽帶領的機電工程項目建設者的肩上。 2024年6月,面對灤平抽水蓄能電站"礦山變工廠"的極限挑戰,灤平采礦區山頂高溫難耐,為保障主體工程建設,唐忠峽以"五加二""白加黑"的作戰狀態扎根現場,當團隊成員勸他休息時,他總說:"設備早一天運轉,工程就多一分勝算"——這句樸素的話語,道出了共產黨人最純粹的擔當。他常常忙得忘記吃飯,一碗方便面充饑后又繼續投入工作。在數控設備電纜安裝時,因電纜每米重超20公斤,且需精準穿入地下管道并爬升12米至設備平臺,大型設備又無法施展,面對這個難題,唐忠峽親自指揮將現場人員分成兩組,一組負責地面牽引,一組負責高空引導。“預備,起”隨著整齊的口號聲,第一條電纜被緩緩抬起,安裝設備期間唐忠峽經常跪在冰冷的水泥地上,為電纜進入洞口不斷指引調整走向。 最終,在克服夏季高溫天氣、施工物資匱乏等諸多難題,在綜合加工廠建設的30個晝夜,唐忠峽帶領團隊完成12臺數控設備"零誤差"安裝,正如他工程日志所寫:"每個螺栓都必須擰緊時代的責任,每個加工的成品都要擔負歷史的承諾。" 綜合加工廠的建成投產,使灤平抽水蓄能電站施工現場半成品及成品加工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為助力灤平抽水蓄能電站實現工程年度節點目標提供了堅實的后備保障。 自投身工作崗位以來,他始終以"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的職業信念扎根一線,用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詮釋工匠精神。無論是酷暑嚴寒的生產現場,還是技術攻關的深夜燈火,總能看到他沖鋒在前的身影。憑借"5+2""白加黑"的拼搏勁頭,他先后5次榮獲分局及公司"先進生產工作者"稱號,3次獲評"優秀共產黨員"殊榮,更以自主研發的創新成果斬獲"電建集團科學技術進步獎"這一行業權威獎項。每一張榮譽證書背后,都凝結著數以萬計的操作工時和浸透工裝的血汗,彰顯著新時代產業工人"擇一事終一生"的執著追求。 鉆研技術:用匠心雕琢每一個技術細節 唐忠峽的成長歷程體現了中國電建一線技術人才的典型發展路徑。從一名普通員工,到獨當一面的機電工程行家,唐忠峽的成長軌跡里刻滿了對工程技術的鉆研追求精神。他在鋼結構制作安裝及大型設備安拆領域中展現出了過硬的專業素質,他也是現場施工的實干家,說出不作,是為妄語;說到做到,堪稱實干。他在2024年3月率隊進駐后,作為灤平抽水蓄能電站機電安裝負責人,帶領團隊迅速完成多項關鍵任務;30天內建成綜合加工廠并投產,創新采用模塊化拼裝技術縮短工期30%;兩周內完成洞內鉆爆臺車制作安裝,通過優化液壓系統使臺車定位精度達±2mm;采用分段牽引法實現10kV線路單日架設1.2公里,創下同類工程新紀錄。其團隊在高壓電纜敷設中采用"三維模擬預布線"技術,提前5天完成4公里電纜通道施工,為地下廠房機電安裝贏得寶貴時間。這種將技術創新與工程實效緊密結合的工作作風,正是抽水蓄能建設者"說到做到"精神的最佳詮釋。 黨員本色:用行動詮釋初心使命 “他身上總有股不服輸的勁兒。”同事們這樣評價唐忠峽。他常說的一句話:事事有交代,事事有落實,事事有反饋。他堅持每周親自帶領各部門,對施工點現場進行質量安全大檢查,發現問題定人定時整改并要求反饋。從加工廠設備、材料到現場施工每個工點,嚴格把質量關,并多次參加現場材料設備到貨驗收,不合格材料絕不允許進入加工廠。 2024年12月5日,受極端大風天氣影響,灤平抽水蓄能電站地下廠房交通洞口高壓電纜線路短路發生停電故障,導致整個地下廠房停電,各施工點全部停電,造成停工狀態。面對突發險情,唐忠峽同志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黨員干部的責任擔當。面對地下廠房突發供電故障,正在吃晚飯的他放下碗筷,第一時間組建黨員突擊隊,親自帶隊深入洞內排查故障點。在能見度不足5米的作業環境中,連續12小時指揮電纜接頭修復作業,創新采用"分段絕緣測試法"精準定位故障段,較常規排查方式節省4小時。在唐忠峽的帶領下摸黑作業搶修人員連續奮十多個小時,于12月6日凌晨3點全面恢復地下廠房洞內全線供電,保障了各施工點正常作業,搶修工作順利完成。設備正常運行后,所有人都長舒了一口氣。現場監理工程師曾這樣評價:“唐總用絕緣膠布纏住凍裂的手指堅持作業,這一幕,勝過千言萬語的動員。” 扎根一線:攻堅克難展風采 作為一名老共產黨員,唐忠峽始工作三十二年來扎根一線,終把做好本職工作作為己任,狠抓基礎管理,不斷優化工作流程,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確保每項任務高質量完成。在南水北調沙河渡槽項目中,圍繞渡槽提、運、架全流程構建標準化管理體系:針對架槽機、提槽機、運槽車等大型設備的輾轉調度,建立設備臺賬動態更新機制與跨環節協同流程,提升設備周轉效率;在大型渡槽安裝環節,通過拆解工序節點、明確各環節銜接標準,形成可復制的安裝流程規范,以系統化管理和流程優化確保各項工作高效有序推進。《沙河特大型預制U形渡槽施工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獲得中國水利水電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榮譽稱號。 2013年11月在安哥拉SK輸變電工程建設中,面對682公里400千伏線路架設任務,該項目團隊克服了熱帶疾病頻發、雨季施工窗口期短(年均有效工期不足8個月)、物資運輸周期長(平均海運耗時45天)等極端困難。作為一工區副經理,在人員短缺、大型設備等各種物資較匱乏、自然環境惡劣的條件下,通過創新采用"分段預制+動態調整"施工法,將鐵塔組立效率提升40%,在2014年旱季窗口期內完成132基鐵塔架設,創下非洲同類型工程單月進度紀錄。其團隊研發的"履帶式索道運輸系統"有效解決了熱帶雨林區設備進場難題,該項技術后被寫入《海外輸變電工程施工指南》。該工程最終實現1035公里線路全線貫通,使安哥拉北部地區結束無穩定電網歷史,直接創造當地就業崗位15000余個。 2023年在坦桑尼亞中央鐵路項目和魯富吉水電站負責輸變線路的架設、閘門、啟閉機等金屬結構及大型設備的安裝。在一次又一次的建設工地輾轉之間積累了豐富的項目施工經驗,為項目的管理工作夯實了堅實基礎。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作為共產黨員,唐忠峽牢記入黨誓詞,以使命與責任默默奉獻,勤耕不輟、踏實做人,不求名利,只為二分局機電項目部的工程事業持續發光發熱。 |
|
|
【打印】 【關閉】 |